实用的健康养生网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常识 > 正文

指甲有竖纹是身体的什么信号

2023-07-14 10:33:03

互联网

指甲有竖纹是身体的什么信号,在快节奏的现在生活中,身体经常会有一些亚健康的信号发出,提醒着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都希望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可以活得更长久。那么指甲有竖纹是身体的什么信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

指甲有竖纹是身体的什么信号1

一、正常的生长

在生活中一般成年人指甲上会出现竖纹,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时间久了身体就会出现斑点或者皱纹,指甲也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指甲表面的锁水功能也会减弱,指甲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纹路。只要人们指甲上看上均匀而且没有其他的`不适感,不必过于担心,只要调整好饮食结构,多注意休息即可。

二、身体过度劳累

在生活中当身体过度劳累时人们会出现消化不良或者身体上的疼痛等,同时也会影响到指甲发育,从而引起指甲出现竖纹。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让身体过度劳累,调整好压力,学会让自己得到放松,缓解身心疲惫感,每天要保证有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平时可以通过听听歌适当的运动以及旅游的方式来缓解压力。

三、缺乏维生素a

在生活中当身体缺乏维生素a时会让皮肤变得粗糙干燥、夜盲症或者角膜干燥以及软化等,同时伴随着指甲上皮上有皱纹。若是因为胃切除、肠道疾病或者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维生素a缺乏,应该及时的去除发病因素,平时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比较丰富的鸡肝猪肝胡萝卜,奶类韭菜菠菜辣椒以及芒果和金针菜等。

指甲有竖纹是身体的什么信号2

一、指甲表面不够光滑,出现的竖纹

如果指甲表面不够光滑,手指甲上出现明显竖纹,就表示你已经处于工作过劳,睡眠不足,过度用脑状态,那么你应该争取多些时间进行休息。另外还要多些补充维生素及蛋白质。而指甲出现竖纹主要是维生素A的缺乏。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

1、水果类:梨、苹果、枇杷、樱桃、香蕉、桂圆、杏子、荔枝、西瓜、甜瓜。

2、蔬菜类:马齿菜、大白菜、荠菜、番茄、茄子、南瓜、黄瓜、菠菜。

3、植物类:绿豆、大米、胡桃仁。

二、蓝色竖纹

则说明身体缺氧,这可能是肺炎等肺脏感染迹象。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食用养肺的食物,如香梨、葡萄、石榴、萝卜、银耳等。

三、黑色竖纹

这是肝肾机能衰弱,毒素寄存的征兆。可以多吃补肝食物,如高蛋白质食物、鱼类海产品、豆类制品和奶制品;补肾食物则是海参、虾、茨实、鸡蛋、黑芝麻等。

指甲上有竖纹该如何调理?

1、每天口服两汤匙酵母及胆碱1000毫克最好将此类营养物加入流体或牛奶中内服,这将有助于改善指甲的强度。

2、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另外通过食疗,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饮食,如奶类、蛋类、豆类、鱼类等,同时摄取维生素,以及锌、铁、钙等微量元素来调整身体机能,甲面的竖线会随之逐渐消失。

3、每晚将手指浸泡在醋稀释液中,这是防治指甲易劈裂的良法。

白碘用在指甲顶部及指甲尖下面不仅可恢复指甲的易弯曲度及强度,而且有阻碍指甲分段冲截的作用。

4、鉴于缺乏铁元素可引起指甲干燥、脆弱,平素最好能多食些富含铁的食物

同时须摄取维生素C以提高吸收铁的能力。

5、每天将经过琢磨、没有缺陷的指甲浸泡在温麦芽油或其它天然油中约5-10分钟

然后从指尖向表面角质层进行按摩。若采用砂板将指甲表面轻微磨损,可以让油更易渗透进去。

需要提醒的是,人体指甲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发现手指甲上有竖纹,要尽快到正规医院请专业人士检查,并给与适当的调理或治疗建议,以免长时间不引起重视,某些疾病会从中捣鬼,破坏人体健康,从而影响到生活、学习和工作。

当前页面地址:http://www.lmjkw.com/yscs/2727.html

文章关键词:指甲有竖纹是身体的什么信号
相关阅读
  • 登革热症状 登革热如何预防

    登革热症状 登革热如何预防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那么登革热症状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 面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面瘫的症状

    面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面瘫的症状

    面瘫是由于面部神经受损导致的疾病,也是一种面部表情肌肉运动障碍症,其典型症状为患者一侧,少见两侧面部表情僵硬,口轮匝肌、眼轮匝肌运动障碍,不能做正常的努嘴、吹气、喝水、吃饭、咀嚼、眨眼、皱眉等动作。那么面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本类排行
本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Sitemap

华夏养生网 Copyright@ 2020-2030 http://www.lmjkw.com 备案号:鲁ICP备16040704号-2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扫码访问手机版